糖尿病,中医又称“消渴病”,病及五脏六腑。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古人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五脏皆柔弱者,尤阴虚体质更易患糖尿病。
从中医学、宏观的角度看,糖尿病核心则为三焦功能障碍。
三焦不通百病生
三焦为六腑之一,通行元气于周身,而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三焦包含上、中、下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虚火旺。细致分来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
肺为水之上源,向上输布津液至口、鼻、咽部。肺受燥热之邪所伤,津液不能正常向上输布,就会出现口渴多饮,并且总是饮不止渴、小便频发且量多。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指胃具有将饮食初步消化为食糜的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指脾有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脾胃受燥热所伤,则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则出现易饥、多饮、多食,尿糖增多。同时脾胃功能受损,进食的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机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就会出现消瘦、体重减轻、乏力。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肾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灼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易饥多食,肾失濡养则尿量增多、尿糖增加。
糖尿病病变脏腑虽有在肺、在胃、在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症常可相互并见。
治病之根本在于三焦,三焦通百脉,三焦一通,百脉就通。如同武林小白打通任督二脉一样,打通三焦可缓解糖尿病病情,减轻糖尿病症状,点按肺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对病情均有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