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在中国发生了无数次的瘟疫,
老祖宗们在与瘟魔斗争中,总结了其中一个规律: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对照这次新冠肺炎的时间,应该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惊蛰以后就会好起来了。
始于大雪:2019/12/ 7 大雪
发于冬至:2019/12/22 冬至
生于小寒:2020/ 1/ 6 小寒
长于大寒:2020/ 1/ 20大寒
盛于立春:2020/ 2/ 4 立春
弱于雨水:2020/ 2/ 19 雨水
衰于惊蛰:2020/ 3/ 5 惊蛰
民谚的智慧,没法用逻辑关系来推理。
要想拿出现代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来证明是比较困难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各个朝代所发生的瘟疫时间表去检验。
二是依靠近期地球上所发生瘟疫时间来证明。
三是利用大自然所运行的规律去推算。
远的不说,
就拿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来说吧,
当时发现非典病例的时候也是处在气温极低的2002年12月之后。
再说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也是处在2019年12月中下旬,
也是处在气温极低的大雪节气之后,这决不是巧合。
其实这和人体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大雪之后都是寒冷的天气了,
所谓天寒地冻、万物蛰伏,
所有的生灵都在藏。
这就是“春生夏发秋收冬藏”的道理。
人体也是,骨骼腠理也在收缩之中,
阳气、卫气表现衰弱,
缺少同外邪作斗争的斗志,
对于外邪无心恋战,
这样免疫力自然就变得低下,
因此就很容易招惹病毒上身,
导致病毒上身之后无力抵抗。
所以,中医养生一直强调秋冬进补,
是为了增强体质来抵抗外邪。
“盛于立春”比较好理解:
人都有聚冬散夏的特点,
特别是春节期间回家过年,
人口流动很大,
病毒传染就快。
通过疫情地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交通特别发达,
与湖北、武汉密切联系的地方疫情越严重。
至于,弱于雨水,衰于惊蛰
可能也跟专家告诉我们,预防病毒勤洗手有关吧!
季风到来,时不时地下点雨水,也就冲干净天地间残留的病毒。
一到“惊蛰”,春雷滚滚,天地万物都已经震醒,冬眠的蛇类、蟾蜍、熊等都在跃跃欲试地出土。
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积蓄,实力复苏,三阳开泰,免疫力增强,火力全开,所以病毒就“衰于惊蛰”了。
古人通过经验教训把对抗瘟疫的办法沿袭成了风俗:
年前要搞卫生除尘、储备食物、喝屠苏酒、放鞭炮等等。
这一切,不是迷信驱邪,而是消毒杀菌,
现在人都懂,酒精消毒,硫磺杀菌。
民俗和神话传说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
背后肯定藏着某些道理。
想想看20世纪多少年来我们国家都没发生重大疫情,
21世纪短短20年连续爆发两次疫情,是不是跟禁放烟花有关系呢?
3月10号补充:事实证明,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你怎么看呢?
想了解更多民谚和讨论传统文化的可以关注公众号或者加我微信群聊:18611201101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娄景书》六十甲子荒旱歌 凡是能够正确解读的都可以开启开挂的人生